政策法规导读(2024年1月)

2024 02 01
返回

2024年1月

政策法规导读

        一、《上海市大学科技园改革发展行动方案》

       (一)背景与目的

       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平台。它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加速推进上海市大学科技园的高质量发展,特制定《上海市大学科技园改革发展行动方案》。

       (二)目标与愿景

       该行动方案的目标是到2027年,实现高校校区、科技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联动”的进一步融合发展。这不仅将促进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首站和区域创新创业核心孵化园的属性更加凸显,同时还将深化高校体制机制改革。

       (三)主要内容与措施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该行动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和计划:

       1、优化大学科技园的布局与功能:根据各高校的学科特色和优势,进行差异化定位,形成具有特色的科技园布局。同时,强化大学科技园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孵化和产业培育等方面的功能。

       2、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高校与产业界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高校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

       3、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大学科技园内的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包括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融资支持、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

       4、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大学科技园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

      5、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和科技园区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管理经验。同时,推动大学科技园的国际化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

      (四)预期效果与影响

       该行动方案的实施预计将带来以下几方面的效果和影响:

       1、提升大学科技园的整体实力:通过优化布局、强化功能、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措施,提升大学科技园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2、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加强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将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3、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通过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为上海市的创新创业生态注入新的活力。

       4、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将提升上海市大学科技园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国际优质资源和投资。

      (五)总结与展望

      《上海市大学科技园改革发展行动方案》的出台,为上海市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实施这一行动方案,相信未来上海市大学科技园将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孵化和产业培育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上海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也期待着上海市大学科技园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创新、持续进步,为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关于批转市发展改革委制订的《上海市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细则(2024年本)》《上海市政府备案的投资项目目录(2024年本)》的通知

       《上海市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细则(2024年本)》和《上海市政府备案的投资项目目录(2024年本)》是为了进一步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落实国务院有关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切实转变政府投资管理职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上海市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23年本)》等有关规定而制定的。

       这两个目录细化了《国务院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23年本)的通知》的相关要求,明确了本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的范围、权限及管理要求。

       这两个目录的出台有助于进一步简化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流程,下放部分项目核准权限,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办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本市投资审批便利化改革。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电子票据核销管理的通知》

      (一)政策背景

       财政电子票据核销是财政票据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规范单位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电子票据的广泛应用,财政电子票据核销管理工作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制度。

      (二)政策目标

       本次通知旨在规范财政电子票据核销流程,加强财政电子票据核销管理,确保财政电子票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财政票据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保障财政资金安全。

       (三)主要内容

       1、明确财政电子票据核销的定义和范围,规定核销的程序和要求。

       2、强化单位主体责任,要求单位建立健全财政电子票据核销管理制度,明确核销责任人,确保核销工作的及时、准确、完整。

       3、建立财政电子票据核销台账制度,要求单位详细记录财政电子票据的核销情况,包括核销时间、核销人员、核销数量、核销金额等信息。

       4、规范财政电子票据的交接程序,要求单位在财政电子票据核销前,对已开具的财政电子票据进行逐一核对,确保无误后进行交接。

       5、加强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对未按规定进行财政电子票据核销的单位,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四)影响范围
       该通知适用于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和其他组织等开票单位,要求各级单位加强财政电子票据核销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五)注意事项

      1、各级单位应认真学习领会通知精神,切实加强财政电子票据核销管理工作。

      2、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各级单位应按照通知要求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及时发现和整改存在的问题。

      3、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强对财政电子票据核销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四、《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

       《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于2023年12月印发,旨在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时代发展红利,助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围绕“数字驱动、智能升级、绿色转型”,着力做好巩固拓展宽带网络覆盖成果、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等8个方面重点工作。到2025年底,基本建成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到2035年底,全面建成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数字中国基础设施体系;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五、《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意见》

      (一)背景和意义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国资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在落实国家战略、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收益上交机制不够完善、支出效益不够高、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等。因此,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二)总体要求

       《意见》提出,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同时,《意见》还提出了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总体要求,包括完善收益上交机制、提升支出效益、健全管理制度等。

       (三)主要内容

       1、完善收益上交机制
      《意见》提出,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收益上交机制,完善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政策,明确各类国有资本收益上交比例和方式。同时,要加强对国有资本收益的监管,确保收益及时、足额上交。

       2、提升支出效益
      《意见》提出,要优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入力度,提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效益。同时,要加强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的监管和评估,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有效。

        3、健全管理制度
      《意见》提出,要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考核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同时,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水平。

      (四)影响和意义

       《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意见》的出台将对国资国企改革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意义。首先,该意见将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水平,有助于推动国资国企改革深入发展。其次,该意见将优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入力度,有助于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最后,该意见将加强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监管和评估,有助于保障国有资本安全、规范、有效运作。

       六、《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一)政策背景与目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股权投资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股权投资行业的潜力,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联动发展,市政府办公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二)主要内容

       1、优化股权投资行业环境:通过完善法律法规、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加强监管等方式,为股权投资行业提供更加公平、透明、规范的市场环境。

       2、鼓励股权投资机构集聚:吸引国内外优秀的股权投资机构到上海集聚,通过政策扶持、税收优惠等方式,降低其运营成本,提高投资效率。

       3、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鼓励股权投资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引进等方式,提高股权投资机构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5、推动股权投资行业国际化:加强与国际股权投资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先进的投资理念和管理经验,推动上海股权投资行业走向国际舞台。

       (三)预期效果

       1、优化股权投资行业生态: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支持,进一步优化股权投资行业的生态环境,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2、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鼓励股权投资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3、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通过推动股权投资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优秀股权投资机构集聚上海,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影响力。

       4、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通过政策扶持和培训等手段,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为股权投资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七、《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

      (一)政策背景与目标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据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为了规范和加强数据资产管理,充分释放数据资产价值,更好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财政部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

       (二)主要内容

       1、总体要求:以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经济红利、充分释放数据资产价值为目标,以推动数据资产合规高效流通使用为主线,有序推进数据资产化,加强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

       2、主要任务:明确数据的资产属性,依法合规推动数据资产化,平等保护各类主体数据资产合法权益。鼓励公共服务机构将依法合规持有或控制的、具有资产属性的公共数据资源纳入资产管理范畴。进一步创新数据资产管理方式方法,加强数据资产全流程管理,严防数据资产应用风险。

       3、实施保障:构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方共建”的数据资产治理模式。逐步建立完善数据资产管理制度,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提升和丰富数据资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推进数据资产管理的规范化、高效化。

       (三)预期效果

       1、提升数据资产管理水平:通过《指导意见》的实施,将提升全社会的数据资产管理水平,促进数据的合规高效流通使用。

       2、释放数据资产价值:明确数据的资产属性,推动数据资产化,有助于充分释放数据资产的价值,促进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3、保护数据安全与隐私:在推动数据流通使用的同时,《指导意见》强调了数据安全与隐私的保护,确保数据的合法合规使用。

       4、促进公共服务创新:鼓励公共服务机构将依法合规持有或控制的公共数据资源纳入资产管理范畴,将有助于推动公共服务的创新与发展。

       (四)对个人的影响

       作为普通公众,我们将更加受益于规范和加强的数据资产管理。通过提高数据的质量和使用效率,我们将更好地享受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如更便捷的在线服务、更个性化的产品推荐等。同时,在个人隐私保护方面,《指导意见》的实施也将提升我们的安全感。

        八、《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办法》

       (一)政策背景与目标

      为了加强对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的监督管理,规范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保障和提高中央预算内投资综合效益,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并发布了《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办法》。

      (二)主要内容

       1、监管责任:该办法坚持厘清监管责任的原则,系统规范国家发展改革委、地方发改部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中央单位的职责定位,理顺职权关系,贯通责任链条,完善监管体系。这使得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全过程监管履责有要求、追责有依据。

       2、监管内容:该办法细化了监管内容,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全生命周期监管,针对不同监管主体明确相应的监管程序、内容和方式。这有助于提高投资效益,规范投资行为。

       (三)预期效果

       通过实施这一办法,预期将进一步规范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的实施和资金使用,提高投资效益。同时,明确和细化的监管内容和责任体系,将有助于提高监管效率,防止投资风险。

       (四)对个人的影响

       对于个人而言,这一办法的实施将进一步保障投资者的权益,使得投资行为更加规范,资金使用更加透明。同时,这也将增强个人对国家投资项目的信任度,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五)总结

      《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办法》的实施,标志着国家在加强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通过明确监管责任和细化监管内容,该办法为保障投资效益、规范投资行为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九、《上海市第三方机构预算绩效评价业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

       (一)政策背景与目标

       《上海市第三方机构预算绩效评价业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是基于国家财政部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指导意见和暂行办法而制定的。这一细则的核心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和规范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评价业务,从而确保这些机构在执行过程中能够达到一定的专业标准和质量要求。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率和使用效益,还可以增强预算绩效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二)主要内容与特点

        1、明确了第三方机构的角色与职责:细则中详细界定了第三方机构在预算绩效评价中的具体职责和角色,包括评价的范围、方法、程序等,以确保其在评价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提供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

       2、强化了执业质量的监督管理:为了确保第三方机构的评价质量,细则中规定了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包括定期的质量检查、评价结果的复核等,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突出了结果应用与问责机制:细则强调了评价结果的应用,要求相关部门在预算分配和使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第三方机构的评价结果。同时,建立了完善的问责机制,对于评价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行为或质量问题,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实施意义与影响

        1、提高财政资源使用效益: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预算绩效评价,可以更加客观、科学地评估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2、促进预算管理的透明化与规范化:第三方机构的参与可以增加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减少暗箱操作和权力寻租的可能性。同时,通过规范化的评价流程和标准,可以推动预算管理向更加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

       3、推动第三方机构的发展与创新:细则的实施为第三方机构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参与预算绩效评价的过程中,第三方机构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经验和数据资源,还可以不断创新评价方法和手段,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未来展望与建议

       1、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随着第三方机构在预算绩效评价中的深入参与,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监管机制,确保其在评价过程中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2、加强培训与指导:针对第三方机构在预算绩效评价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应加强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其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

       3、推动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预算绩效评价的信息化建设,提高评价效率和准确性。

       十、《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

       (一)政策背景与目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公众对政务服务的需求和期望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各级政府都在努力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本指导意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其核心目标是推动政务服务的高效化、便捷化,确保公众能够“高效办成一件事”。

      (二)主要内容与特点

      1、简化办事流程:政策明确提出要进一步简化和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手续,确保公众能够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办成事情。

       2、推进在线服务:鼓励各级政府部门推进政务服务的在线化,利用互联网和移动应用技术,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3、加强部门协同:强化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打破信息孤岛,确保政务服务的顺畅进行。

       4、提升服务质量:注重提升政务服务的质量,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公众能够得到满意的服务。

       5、强化监督与评估: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政务服务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三)实施意义与影响

        1、提高公众满意度:通过优化政务服务和提升行政效能,可以大大提高公众的满意度,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2、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本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政府治理的现代化,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3、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高效的政务服务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未来展望与建议

        1、持续深化改革:在未来,应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2、加强技术创新:利用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3、强化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政务服务的改进过程,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服务更加贴近公众的需求。

       十一、《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的决定》

      (一)背景与目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部分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可能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或者与上位法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为了保持法规的时效性、科学性和适应性,有必要对部分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进行修改。此次修改旨在进一步完善行政法规体系,确保其与上位法保持一致,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二)主要内容

       1、修改与上位法不一致的条款:对于部分与上位法存在不一致或冲突的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进行相应的修改,以保持法律体系的内在统一。

       2、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对部分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进行适时调整,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3、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在修改过程中,注重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手续,提高行政效率,降低市场主体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4、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在放权的同时,强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明确监管职责和措施,确保市场秩序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三)影响与意义

         1、提高行政效率:通过修改部分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可以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提高行政效率,激发市场活力。

       2、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修改,可以更好地发挥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在引导、规范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完善法治体系:此次修改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法治体系,保持行政法规与上位法的一致性,提高法律的可执行性和公信力。

       4、推动政府职能转变:通过简化审批和加强监管,可以推动政府职能向更加高效、便捷、透明的方向转变,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

       (四)展望与建议

       1、持续关注实施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应持续关注修改后的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的实施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完善。

       2、加强宣传培训:加强对新修改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的法律意识和合规能力。

       3、推动配套改革:在修改法规的同时,应推动相关配套改革措施的实施,形成政策合力,更好地发挥法规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十二、《公益事业捐赠票据使用管理办法》

       (一)政策背景与目标

       公益事业捐赠票据使用管理办法的制定,旨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政票据管理制度,规范捐赠票据使用管理,加强财务管理监督。该办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明确了捐赠票据的基本内容、使用范围、管理要求等,以确保捐赠票据的合法、规范、有效使用。

       (二)主要内容与特点

       1、明确捐赠票据的定义和作用:捐赠票据是捐赠人对外捐赠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申请捐赠款项税前扣除的有效凭证,是财务收支和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

        2、规范捐赠票据的基本内容:捐赠票据的基本内容包括票据名称、票据编码、票据监制章、捐赠人、开票日期、捐赠项目、数量、金额、实物(外币)种类、接受单位、复核人、开票人及联次等,确保票据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界定捐赠票据的使用范围:办法明确了可以使用捐赠票据的公益捐赠行为,包括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公益性事业单位、公益性社会团体等接受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以及其他符合规定的公益捐赠行为。

       4、强调捐赠票据的管理要求:办法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和票据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捐赠票据管理制度,设置管理台账,加强票据的领用、保管、使用和核销等管理环节,确保票据的安全和完整。

       (三)实施意义与影响

       1、有利于规范公益事业捐赠行为:通过制定统一的捐赠票据使用管理办法,可以规范公益事业捐赠行为,防止虚假捐赠、非法募捐等行为的发生,保护捐赠人和受赠人的合法权益。

       2、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规范捐赠票据的使用和管理,可以加强财务管理监督,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3、有利于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捐赠票据作为公益事业捐赠的有效凭证,可以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四)未来展望与建议

       1、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随着公益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公益事业捐赠需求。

       2、加强宣传和培训:加强对捐赠票据使用管理办法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各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认识和理解水平,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

       3、强化监督检查:各级财政部门和票据使用单位应加强对捐赠票据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确保政策的严格执行。

       十三、《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

      (一)政策背景与目标

       浦东新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试验区,一直承担着探索改革路径、积累改革经验的重要使命。为了进一步推动浦东新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该方案旨在赋予浦东新区更大自主权,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二)主要内容与特点

       1、赋予浦东新区更大自主权。方案明确提出,在综合改革试点过程中,将赋予浦东新区在制度型开放、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营商环境、城市治理等方面的更大自主权。这将有助于激发浦东新区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推动其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2、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方案瞄准浦东新区具有改革场景、具备率先突破条件的关键领域,推出了一批实质性举措。这些举措涵盖了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营商环境优化等多个方面,旨在推动浦东新区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

       3、强化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方案注重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通过开展综合改革试点,配合相关领域的协同放权和协调支持,实现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之间的任务直达和政策直通。这将有助于提高试点任务落地的效率和效果,推动改革举措更好地落地生根。

       4、突出制度创新和系统集成。方案强调制度创新和系统集成,要求浦东新区在综合改革试点过程中,注重制度创新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通过系统集成的方式,将各项改革举措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改革合力。

       (三)实施意义与影响

       《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的实施,将对浦东新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通过赋予浦东新区更大自主权和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将激发其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推动其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创新和系统集成,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四)未来展望与建议

       展望未来,浦东新区应继续深化综合改革试点,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同时,应注重总结提炼改革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浦东经验”。此外,还应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十四、《关于进一步做好信用修复协同联动工作的通知》

       (一)政策背景与目标

       近年来,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信用修复机制逐渐成为完善信用体系、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做好信用修复协同联动工作,提高信用修复效率,保障信用主体合法权益,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了相关通知。该通知旨在通过加强部门协同、优化工作流程、强化监管等方式,推动信用修复工作的规范化、便捷化和高效化。

      (二)主要内容与特点

       1、明确信用修复定义和范围:通知首先对信用修复的定义和适用范围进行了明确,确保各相关方对信用修复工作有统一的认识和理解。

       2、强调协同联动机制: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加强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通过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信用修复协同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流程对接和结果互认,提高信用修复工作的整体效能。

       3、优化信用修复流程:通知提出了一系列优化信用修复流程的措施,包括简化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限、提供在线服务等,旨在降低信用主体的修复成本,提高修复效率。

       4、强化信用修复监管:通知要求加强对信用修复工作的监管,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对于违规操作、虚假修复等行为,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维护信用体系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三)实施意义与影响

       该通知的实施对于进一步推动信用修复工作的规范化、便捷化和高效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协同联动、优化流程、强化监管等措施,有望提高信用修复效率,降低信用主体的修复成本,从而更好地保障信用主体的合法权益。同时,这也有助于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四)未来展望与建议

       展望未来,建议继续加强信用修复协同联动工作,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机制。同时,应注重加强信用修复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信用修复的认识和理解。此外,还应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手段,推动我国信用修复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十五、《上海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办法》

       (一)背景与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愈发受到关注。为了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的养老需求,提升他们的养老保障水平,上海市政府对《上海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办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上海市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更能提升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促进该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二)修订内容概述

       1、困难群体帮扶:新修订的办法特别强调了对困难群体的帮扶。对于个人缴费确有困难的重度残疾人、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各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政策进行帮扶。

       2、领取待遇资格认证改进:为了确保养老保险资金的安全,防止冒领现象的发生,新办法改进了领取待遇人员的资格认证方式。今后,主要通过信息比对等方式进行确认,这大大提高了认证的效率和准确性。

       3、税务部门负责征收:明确规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申报和征收工作统一由税务部门负责,这不仅简化了缴费流程,也提高了征收效率。

       4、高龄老人倾斜政策:为了更好地关心和关爱高龄老人,提高他们的养老保障水平,新办法增加了“高龄倾斜”政策。对于达到一定年龄的老人,如年满70周岁,其基础养老金将得到增加。

       (三)实施与影响

       新修订的《办法》将从2024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政策的实施,预计将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提升养老保障水平:通过完善制度和提高待遇水平,新政策将有助于提高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

        2、促进社会公平:对困难群体的特别关注和帮扶,体现了社会保障的公平性,有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激发参保积极性:改进的资格认证方式和税务部门的统一征收,将大大提高参保的便利性,有望激发更多的城乡居民积极参加养老保险。

        4、减轻政府负担:通过完善制度和提高参保率,可以有效减轻政府的养老保障负担,使其能够更加专注于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

         政策法规导读(2024年1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