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举措之一,公园城市的建设,正愈发让浦东呈现出“开窗见绿色、漫步进公园、四季闻花香”的特色。
配合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任务,新区生态环境局结合全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和“十四五”发展目标,积极推动公园城市建设和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工作,用良好的人居环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生态需求。
推进“+公园”——年内预计新增45座公园
世纪公园、滨江森林公园、合庆郊野公园……每到选择周末游园目的地的时候,浦东市民总会有“幸福的烦恼”。而这样的“烦恼”还会增加——根据市绿化市容局“十四五”规划“千座公园”的目标,按照“出门5分钟到10分钟有绿,骑车15分钟有景,车行30分钟有大型公园”的要求,浦东新区正统筹推进“+公园”实施计划。
到“十四五”末,计划实现公园总数达到“200+”,这是新区设定的目标。2021年以来,新区通过新增城市公园、改造口袋公园、打造乡村公园等方式推动“+公园”,共新增公园16座,总数达到69座。
2022年,新区还计划新增公园45座。目前,新增城市公园名录工作已完成区级审核,待上级部门审核后最终确定纳入名单,计划新增10座;16个改建口袋公园项目已完成方案编制并上报;9个镇级口袋公园经梳理,计划纳入口袋公园名录;初步完成10座乡村公园选址,正在进一步深化建设方案。
新区生态环境局介绍,城市公园建设方面,结合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金色中环、张江科学城等重点项目,注重特色打造,结合文化、地域、植物等,建设主题鲜明的城市公园;口袋公园方面,聚焦中心城公园布局盲点问题,通过社会绿地街面化、路口街角功能提升、水环建设等改建或新建口袋公园,形成可进入、可游览、可休憩的街旁高品质生态空间;乡村公园方面,结合郊野地区特色生态资源,推进兼具优质生态本底、乡土文化特色与休闲服务功能的“一镇一园”建设,以生态廊道项目和乡村振兴示范村为重点,推进林地抚育和小微开放休闲林地建设,打造富有野趣的乡村公园。
聚焦“公园+”——提升公园多方面价值
“+公园”,是数量增加;“公园+”,则是功能的拓展和提升,提升公园的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浦东开展的“公园+”工作,推动公园与体育、文化、旅游等各类功能有机融合,通过合理布局市民休闲健身设施、文旅设施、社区服务设施等,让公园城市更有温度、更具魅力。
目前,世纪公园和张江艺术公园已分别与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签订合作协议,让艺术走进公园,提升公园品质。世纪公园更是计划依托“李白等十二烈士就义地”等资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打造红色经典主题文化品牌。
位于张江镇中环边的华夏公园,在经过改建后,通过功能分区,不仅保留了良好的绿化生态基底,还以现有水系为基础,串联樱花岛、荷香满堂、心湖、秋水园、獐园、雨水花园等六个特色景点,充分展现“春花秋叶夏荷冬禽”的四季之美。
园内3.2米标准绿道的建设,篮球场、网球场的配置,使华夏公园形成了更为连续通畅、功能复合的公共活动空间,诠释了“公园+”的功能;近5000平方米的獐园则为保护上海本土物种、提高生物多样性,发挥了试点的作用。
与此同时,新区还在开展社会绿地开放共享工作,探索沿路、沿街、沿河单位附属绿地的品质提升和开放共享,引导商业、文化、体育、旅游等各类设施附属绿地合理开放与利用,推动更多城市公共空间开发开放,作为公共绿地系统的有益补充。
而家门口的口袋公园,也可以通过“公园+”成为服务周边社区的生活综合体,满足周围百姓生活、休闲、娱乐、学习、探索的需求。未来的口袋公园,将会是融合时尚风、生活味、幸福感、烟火气,“行走即诗意、停留即观望、坐下即人性化”的示范生活空间。
构建绿道体系——串联各个生态空间
公园、绿地等一个个绿色生态空间,通过绿道体系建设串联起来,构建“点点成线、点线结合、线线成网”的生态环境,让生态建设更有显示度、感受度。
据悉,新区的绿道体系建设,依托绕城森林、生态廊道、骨干河道、主要道路等公共空间,用绿道串联起公园、绿地、街心花园等各类生态空间,承载交通、休憩、文旅、运动等各类服务功能。
2021年建成的锦绣文化公园,正是一个以“城市森林+绿道”为特色的生态型公园,主打“一带一环”的空间结构。在总面积约25公顷的公园内,西侧由杉林、栈道、花海组合而成缤纷活力带;长达1.6公里的五彩环路两侧栽植黄山栾树、无患子、悬铃木等特色乔木,营造出景致宜人的城市绿色空间,供市民进行跑步、漫步等休憩活动。
以人为本,是新区推进绿道建设的宗旨。绿化、发改、财政、规资、建交、水务等部门及各街镇协同推进绿道建设,建立健全工作协同机制,通过结合新建改建绿地、美丽街区、缤纷社区、河道水系、市政道路等“五个结合”全面展开工作。2021年以来,新区已完成绿道建设70公里,预计到2022年底,完成100公里建设任务,形成市级、区级、社区级三级绿道体系,满足市民高品质生活的生态空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