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如今的我们
正经历一场严峻的考验
感谢所有用爱
去坚守这座城市的逆行者
也感谢每一位
不畏艰难的行动者、守护者
机关志愿者
平日里与财务人员和财务数据打交道的陈茵修,自疫情发生后便加入到了张江镇核酸检测工作的机动队伍之中。有一次在环东中心村,她所在的志愿小组一天就共同完成10200份的核酸登记服务的工作,从早上5点半一直忙到了晚上8点。“站了一天,根本没有想到坐下来。眼前最多的应该是村民的一个个手机屏幕,还有那些网络不稳定的转圈图案”,面对人来人往的核酸检测服务点,陈茵修道出最真实的感受。
陈茵修的丈夫是仁济医院南院的医务工作者。由于工作人员紧缺,白天不能影响日常门诊,因此晚上也常常需要加班工作。因为防疫工作的原因,他们也很少能见面,有时候见面了,也是一个在睡觉,一个正在门口拿包准备出门。
对于一位母亲来说,无法照看孩子,是最放心不下的事。当陈茵修在一个晚上和儿子面对面摊牌,父母都要离家抗疫,要将他寄放在同学家的时候,这个11岁的男孩嘴巴翘起,泪水在眼睛中打转。虽然不舍,但陈茵修说:“孩子固然重要,但自己的孩子只是无数个孩子中的一个。每多做一点志愿工作,就多一个家庭的成员得到帮助。”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像陈茵修这样的志愿工作者,抗疫工作才得以顺利推进。
党员志愿者
自所管辖小区实施封闭管理起,石英、孙黎莉、蔡彦旻现已驻扎居委超过3周了。在这个拥有9个小区、1处员工宿舍,实有人口超过1万人的庞大居民区,他们坚守社区,奋战“疫”线,践行“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使命担当。
3月20日,石英便拉着行李箱睡到了单位。她说:“我在城市经典居民区工作快16年了,这里也是我的家。家里有事,我如果不在家,怎么能安心?”在核酸检测现场,石英来回奔波,统筹指挥和协调志愿者的点位分工、防疫物资筹备发放,引导居民有序开展检测。连日来,需要处置回复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社区各类琐碎事务纷至沓来,石英眼眶里满是血丝,嗓子也哑了。看着居委干事们疲惫的身躯,她总是说:“这里有我,大家先回家休息吧”。不知不觉之中,已是灯火阑珊、月落星辰。
“书记亲力亲为跑外场,我也必须全力以赴守好内场,当好疫情防控后勤兵。”在石英封控在家的日子里,刚刚在医院打完吊针的孙黎莉第一时间到岗,立即与同事一起建起小区楼栋群,搭建好信息沟通平台,不厌其烦为居民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在了解到居民集中反映网络平台买菜难问题时,她主动担起采购员,在镇里的支持下对接第三方配送公司,每晚进行采购信息登记、下单及次日的点货、分发工作,保障好居民的“菜篮子”。针对社区部分纯老户、独居老人,她与老龄干部一起上门了解掌握其生活所需和困难,帮忙买菜配药。
因小区封闭管理、伤病等因素,蔡彦旻所在的社工站工作人员不断减少,使得原本繁重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核酸检测、发放物资甚至是保洁工作的重担,都落到了包括蔡彦旻在内的5位工作人员身上。在多位志愿者的帮助下,他们每天要从早上6点忙到晚上12点,以钢铁般的意志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居民志愿者
金红今年72岁,她的微信名叫“仁姨”,据说这是取自“仁义”的谐音。
3月18日,她所在的小区开始封闭管理后,金红总想着能为大家做点什么。她的右腿在年轻时受过伤,息肉加粉碎性骨折,不能久站,于是选择骑着自己的“小电驴”在小区做志愿者“送货”。 有时从早上6点起床到午饭前,她甚至忙得连一口水都来不及喝。
一开始,志愿者、居委工作人员心疼她,要“赶”她回家,但金红却说:“我觉得我做不到养尊处优,很多年轻人上有老下有小,都出来做志愿者,我为什么不能发挥一些余热呢。”
小区封闭期间,很多像金红一样的居民志愿者们纷纷站了出来,或拉着平板车,或骑着电动车,或开着私家车,拼尽全力为大家做好保障。“隔离期间大家可能工作、收入多少会受到点影响,心里本来就烦。订的物资,如果能早一点点收到,订的外卖能趁热送到他们手里,他们心里的烦躁应该也会减少一些。我多送一份是一份。”金红说。
环卫工人
每天早上7点,环卫工人沈耀仁、潘顺新、沈国兴、张志平就穿上防护服、带上口罩、护目镜和橡皮手套,“全副武装”上门收集居家隔离人员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张江镇区域内34个点位,将近700户居家隔离家庭的生活垃圾收运工作,就由他们四人负责。
扎带、消毒、再次消毒途经的楼道电梯、将垃圾投放到专用有害垃圾收运车辆,这一系列的动作沈耀仁、潘顺新、沈国兴、张志平四人每天都要重复无数次。从2021年1月开始至今,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他们就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默默坚守着。他们的辛勤付出不仅保证了城市的干净整洁,同时也为疫情防控贡献了力量。
在张江镇
每一个人都在为抗击疫情而奋战着……
张江镇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电话一刻不停
张江镇总工会全体工会社工参与核酸检测志愿服务
张江司法所志愿者护送老人下楼
张江物业全体职工为封闭管理小区做好后勤工作
疫情之下
每一个人都在坚守
防护服下
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希望大家能多一份理解,守望相助
共迎“疫”散花开的那天